緬甸語屬于漢藏語系,藏緬語支。緬甸語是緬甸聯(lián)邦的官方語言。在緬甸有大約2500萬的使用者。在孟加拉、馬來西亞、泰國、美國也有少量分布。緬語是一種拼音語言,共有33個輔音字母,與元音拼合后,組成音節(jié)。緬語有四個聲調,分別是:高平、高降、低平和短促調。緬語以仰光音為標準音。緬甸文屬于婆羅米系的文字,其書寫特征是呈圓形。
緬領土有676581平方公里。位于中南半島的西部,在西藏高原和馬來半島之間。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接壤,東北與中國為鄰,東南與老撾、泰國交界,西南瀕臨孟加拉灣和安達曼海。海岸線長3200公里。屬熱帶季風氣候,年平均氣溫27℃。森林覆蓋率占總面積的50%以上。
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,可以上溯到5000年前,當時緬甸的伊洛瓦底江邊的村莊已有人類居住。相傳西元前200年驃人(Pyu)進入依洛瓦底江的上游地區(qū),并掌控中國和印度之間的通商之路。兩世紀之后孟族來到錫唐河(Sittang River)流域,而在849年緬甸人接管驃河流域并建立蒲甘城(Pagan)。
1044年形成統(tǒng)一國家后,經歷了蒲甘、東塢和貢榜三個封建王朝。英國于1824-1885年間先后發(fā)動了3次侵緬戰(zhàn)爭并占領了緬甸,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“上緬甸”和“下緬甸”,成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。1937年緬脫離英屬印度,直接受英國總督統(tǒng)治。1942年日軍占領緬甸。1945年全國總起義,緬甸光復。后英國重新控制緬甸。1947年10月英國被迫公布緬甸獨立法案。1948年1月4日緬甸脫離英聯(lián)邦宣布獨立,建立緬甸聯(lián)邦。1974年1月改稱緬甸聯(lián)邦社會主義共和國,1988年9月23日改稱“緬甸聯(lián)邦”。
緬甸是著名的“佛教之國”,佛教傳入緬甸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。1000多年前,緬甸人就開始把佛經刻寫在一種叫貝多羅樹的葉子上,制成貝葉經。正如李商隱詩中提到“憶奉蓮花座,兼聞貝葉經”。在緬甸4640多萬人口中,80%以上信奉佛教。緬甸的每一個男人在一定時期內都必須削發(fā)為僧。否則,就會受到社會的蔑視。佛教徒崇尚建造浮屠,建廟必建塔,緬甸全國到處佛塔林立。因此,緬甸又被譽為“佛塔之國”。千姿百態(tài)、金碧輝煌的佛塔使緬甸成為旅游勝地。
|